亚急性心肌梗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2021年度滨州卫生健康十大新闻发布
TUhjnbcbe - 2024/8/25 16:3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大的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滨州卫生健康系统汇聚力量,开拓进取,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大踏步前进、健康滨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

岁末年终,回顾即将过去这一年,让我们通过《年度滨州卫生健康十大新闻》,盘点过去,迎接未来,共同感受滨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新的一年里,在健康滨州建设道路上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自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勠力攻坚。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牢属地责任,网格化、实名制、清单式精准发动群众。各级卫健、公安、教育等部门(单位)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接种,广大群众热情参与。

来自卫生健康各条战线的名疫苗接种人员、名医疗保障人员、名疫苗供应保障人员,来自各行各业的上万名服务保障人员,夜以继日、坚守岗位,连续工作余天,为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勇挑重担。

全市连续6次大规模提升接种能力,共设置接种门诊处、接种台个,日接种能力达15.57万剂,单日最大接种量达15.25万剂。18岁及以上人群、18-59岁人群、60-69岁人群、70岁及以上人群、12-17岁人群、3-11岁人群第1剂接种率等6项指标,均提前达到省要求目标,滨州疫苗接种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滨州市严格落实32类重点人群和13类重点场所“应检尽检”,累计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46万人份。9-12月份,全市连续4个月总体检测率达到%,“应检尽检”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部署实施“核酸检测能力提升倍增计划”,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日检测能力由年初的8.05万管提升到16.97万管(即最大检测能力达.7万人份/24小时),增长%。按照全市人口万人、“10混1”采样、2天完成全员核酸检测测算,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可承担全员核酸检测总量的73.3%,居全省领先。

医院、滨医附院、医院、医院医院5家医疗机构组建滨州市核酸检测基地,日总检测能力达8.08万管。一旦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发挥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大兵团”作战作用,1天内可完成全市任一县域的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同时,为进一步方便市民随时、高效进行核酸检测,全市20家医疗机构实行“愿检尽检”24小时全天候服务,6小时内出具核酸检测报告,进一步防范疫情传播风险。

滨州市于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致力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历经7次复审,将这张“城市名片”越擦越亮。

自迎审工作启动以来,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成立迎审指挥部,从市直部门抽调50余人组成迎审办集中办公。按照“市级层面对上网、区级层面对上圈、部门对上线、人员对上点”工作要求,强化属地管理、注重条块结合、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挂图作战”。三区及有迎审任务的15个乡镇(街道)担当作为、统筹推进。全市各级整治住宅小区个,清除垃圾32万余吨,提升农贸市场14、烧烤市场26家、早夜市6家、各类工地86处、医疗机构38家、水体12处;清理旱厕处,治理“十乱”5.2万余处,检查“八小”门店3.6万家,整治“八小”行业家,城区新划停车位1.5万个。印发宣传材料50余万份,制作大型公益广告牌块、健康教育专栏块。

同时,与健康滨州行动(-年)实施相融合,以15项专项行动为引领,以项监测指标为抓手,持续提升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迎审知晓率。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城市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生活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攀升。

“三大中心”落户滨州,是省卫生健康委综合考核、通盘布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滨州市已具备优质的医疗、公共卫生、中医服务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滨医附院被确定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确立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急救中心地位,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作为滨州医院,实现全治愈、零感染目标,常规时期传染病总床位达张,拥有市级临床领先专科和精品特色专科共30个,建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疾病网上登记系统等科研平台,联合周边医疗机构建立协同处置机制,能够满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需求。

医院突出专科联盟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医院椎间孔镜、骨关节镜等微创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创建4个国家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率先开展“互联网+”慢病服务,成功获批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入选医院建设项目,纳入滨医院,实现院校合作,实施中西医协同发展模式,对区域内中医医疗能力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滨州市7个县市区全部纳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家试点,医院牵头,按照“1+X”模式共组建县域医共体15个,覆盖88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围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工作要求,医院共下派骨干医师到基层值诊坐诊人次,基层共上派进修培训人次,招聘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人,基层空编率控制在10%以内。

通过改革,年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同比下降12%,次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2.3%,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无棣县率先实施“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年实现医保资金结余万元以上。沾化区实现医共体内区镇村三级远程会诊,累计完成远程诊疗2.14万人次,自主研发双向转诊平台,医共体内基层上转患者人次,同比增长16.3%,区级下转患者人次,同比增长5.14%。

“六大中心”是指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癌症中心。医疗机构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和多学科、一体化综合救治模式,使患者得到快速、有效处置,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目前滨州市共建立胸痛中心9个、卒中中心12个、创伤中心9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9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9个、癌症规范化病房12个。

年全市完成脑梗死患者急性血管溶栓、取栓达例,较创建前提高3倍,从入院到溶(取)栓平均时间降至42分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例,其中危急患者例,时间窗内救治及时率达95.3%,急性心梗死亡率降至2.2%;创伤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失血性休克患者30分钟内接受输血比例分别由创建前的58%、23%提高到89.3%、61.4%;救治危重孕产妇人,救治成功率达%,实现孕产妇零死亡,救治危重新生儿例,救治成功率达99.7%。

年,滨州市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全市各级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加快推动“托幼一体化”,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托班托位占总托位的45.7%,托育服务覆盖城乡。

组织申报国家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项目8个,获中央专项资金补助万元。加强保育指导,市县成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保育专家指导组,通过科学育儿公益课堂等活动,提高家庭科学养育能力。加强督导检查,市卫生健康委联合住建、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抽查15家托育机构,指导规范发展。

目前,全市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达家,总托位数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2个,超额完成省1.6个托位数任务目标,群众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近年来,滨州市高度重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省级健康促进县区实现全覆盖”列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通过政府主导,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全面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居民健康素养持续提升。

年,组织开展了第三届健康家庭评选、第二届健康科普大赛及健康知识网上竞答等活动,遴选首批5家市级健康教育示范基地。与媒体合办多档卫生健康栏目,系统内6个自媒体账号获滨州市“十佳政务新媒体”。组织健康科普下基层活动余场次,服务群众10万人次,入选省卫生健康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健康社区(村)个,健康促进学校所,医院家,健康促进机关个,健康促进企业83家,健康主题公园13家,营造出人人关心、参与、建设、共享的健康新生态。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各县市区政府共计出资.58万元,为全市82.3万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实现政府统保全覆盖。

近年来,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满足基层群众就近享受多层次多样化便捷的健康服务需求,滨州市卫生健医院建设。按照“统一布局,统筹发展,特色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市卫医院创建机构名单,着力改善机构设施条件和设备配备,优化服务流程和就医环境,促进分级诊疗的格局形成,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年,医院建成特色科室16个,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2项,新增CT1台、DR2台、肺功能仪3台,健全临床、医技等科室17个,增加护士54人,增设床位张,床位使用率达86%。

同时,医院丰富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建设,滨州市被省卫生健康委确定为“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试点市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试点市。在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电话调查中,滨州市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满意度%,居全省第1位,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满意度99%,居全省第6位。

今年以来,滨州市卫生健康系统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健康所需,全方位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群众健康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自5月起,以“庆祝建党一百年·为民办事一百件”活动为抓手,确立15项行动、30项任务清单,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措施体系和工作机制。年内,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市级临床精品特色专科、省市县级示范村卫生室、免费两癌检查等各项指标全部完成目标任务。

开展了“爱在滨州健康同行”健康义诊宣传服务、“铭记使命担当护佑人民健康”系列志愿服务等10余项特色活动。医院党委“医路相助”志愿服务项目、市妇幼保健院党委的“优质护理·温度妇幼”被评为市直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优秀案例。评选出了20个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优秀案例,在全市范围内宣传推广。

乘风破浪何所惧

笃定前行又一年

健康滨州与您一路同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年度滨州卫生健康十大新闻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