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症状多样,而心肌梗死更是其最为严重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面对心肌梗死这一紧急情况时,“放支架”已成为医生们常用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心脏支架手术,即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通过在冠状动脉内植入金属支架,撑开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从而挽救患者生命。这一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然而,近年来却有越来越多人对心脏支架手术产生了疑虑和误解。一些人认为心脏支架都是国外废弃的技术,甚至有人传言称人一做完这个手术就废了,活不久。这些观点无疑是对心脏支架手术的误解和偏见。
什么情况下需要放置心脏支架?心脏支架,也称为冠状动脉支架,是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医疗器械。
当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心脏支架能够帮助恢复血液流通,从而缓解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症状。
然而,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需要放置心脏支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这一治疗方法。
心脏支架的材质多种多样,主要有四种类型:
单纯金属网壮管的传统支架,这种支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支撑性能。
涂药支架,它通过在支架表面涂覆药物来抑制管道细胞增殖,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延长支架的使用寿命。
高分子复合物支架,这种支架无需药物抑制即可展开血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覆盖式支架,它通过在支架表面覆盖一层生物膜来减少血管壁与支架的接触面积,降低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那么,冠心病严重到什么程度才需要放支架呢?医生主要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来决定:
冠脉病变严重
当冠状动脉的直径超过2.5mm,且血管狭窄程度超过90%时,医生会考虑放置心脏支架。这是因为严重的血管狭窄会严重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等症状的加重。通过放置支架,可以迅速恢复血液流通,缓解患者的症状。
频发心绞痛且心肌缺血严重
即使冠脉狭窄程度在70%左右,但如果患者频繁出现心绞痛且心肌缺血症状较为严重,医生也会考虑放置心脏支架。这是因为心绞痛和心肌缺血都是冠心病的重要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通过放置支架,可以迅速缓解这些症状,降低患者的风险。
血管堵塞发生在重要位置
当血管堵塞发生在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三支病变的近中段时,由于这些位置对心脏的血液供应非常重要,因此即使狭窄程度较轻,医生也会考虑放置心脏支架。这是为了预防血管进一步狭窄或闭塞,保障心脏的血液供应和功能。
国内将逐渐停止心脏支架手术?关于国内是否将逐渐停止心脏支架手术的传闻,我们需要以数据为依据进行澄清。
从国家组织高价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来看,心脏支架手术在我国仍然被广泛使用。
具体来说,我国年前8个月,医疗机构使用的心脏支架数量高达万个,同比去年增长54%,使用总量甚至超过了全国一年的协议采购数量。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我国心血管治疗领域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广泛应用。
医院的罗心平教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目前支架依旧是最有效的开通血管的方法之一。
对于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放置心脏支架可以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状况,消除患者的胸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的医学界认可,也是心脏支架手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总之,国内并没有逐渐停止心脏支架手术的迹象。相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展,心脏支架手术将继续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做完人就废了?我们要明确的是,心脏支架手术本身并不会影响患者从事任何工作和活动。支架被精确地放置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通过扩张血管来恢复血流,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这一过程是安全且有效的,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其次,关于支架在日常生活中的稳固性,也完全不必担心。支架是通过精确的手术操作被放置在血管内的,其结构稳定,与血管壁紧密结合,不易脱落。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只需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和锻炼,就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相反,对于那些急性心梗、心肌大面积坏死的患者来说,如果不及时接受心脏支架手术,可能会面临更为严重的后果。这些患者的心肌细胞已经受到严重损伤,如果不及时恢复血流,将会导致心肌细胞进一步坏死,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心脏支架手术正是为了挽救这些患者的生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存在的。
支架利大还是弊大?关于心脏支架手术的利弊问题,一直是心血管医学领域内外热议的话题。心脏支架,作为一种介入性治疗手段,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治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正如任何医疗手段都有其两面性,支架手术的利弊同样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理性的评估。
利:
迅速恢复血流:心脏支架手术能够迅速拓宽狭窄的冠状动脉,使得心肌得以恢复正常的血流供应。这对于缓解心肌缺血、心绞痛等症状具有显著且迅速的效果。
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通过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状况,支架手术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为患者带来长期的健康保障。
提高生活质量:支架手术后,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得到缓解,体力活动能力得到恢复,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许多患者能够重新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享受更高的生活质量。
紧急情况下的救命稻草: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等紧急情况,支架手术能够迅速开通闭塞的血管,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弊:
手术风险:虽然支架手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这些风险包括血管穿孔、血栓形成等,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面对和克服。
并发症:支架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支架内再狭窄、支架断裂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需要再次手术或药物治疗。
长期治疗需求:支架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带来一些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并非一劳永逸:支架手术虽然能够迅速改善血流状况,但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患者仍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并定期接受复查和检查,以确保支架的畅通和心脏的健康。
综上所述,在评估心脏支架手术的利弊时,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需要来进行综合考虑。对于一些病情严重、需要紧急干预的患者来说,支架手术的利大于弊,因为它能够迅速改善血流状况,挽救患者的生命。然而,对于一些病情较轻、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调整来控制的患者来说,支架手术可能并非首选的治疗方法。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支架手术并非没有风险和并发症。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和康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进行复查和检查。
总之,心脏支架手术的利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在医学的不断发展下,我们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法来为患者带来福音。
心脏有使用寿命,几年要更换一次?在医学领域,关于心脏支架使用寿命的疑问,常常让许多患者和家属感到困惑。
实际上,心脏支架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工具,其材质主要为金属,如不锈钢、镍钛合金等,这些材料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不存在保质期,不会过期失效。
一旦心脏支架被成功置入患者体内,其效果是长期且稳定的。在置入支架后的4周左右,患者身体内的内皮细胞就会开始覆盖支架表面,这是一个自然愈合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到6个月后,支架就会与患者的血管壁完全融为一体,成为血管壁的一部分。这意味着金属支架在放置后是终生有效的,不需要定期更换。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放置了支架后患者就可以高枕无忧。因为支架的植入虽然解决了血管局部狭窄的问题,但患者体内的动脉硬化可能还在持续进展。
动脉硬化的进程是一个全身性的病理过程,不仅仅局限于支架所在的血管段。因此,即使支架植入成功,患者仍需继续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防止血管其他部位发生再狭窄。
放置心脏支架后,做好这4点,延长“寿命”不是问题饮食调整
患者应该坚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避免油炸、烧烤等高脂、高盐食品。此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鸡胸肉、豆类等,可以帮助修复和维护心脏功能。适度运动
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但请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给心脏带来过大的负担。保持良好的心态
放置心脏支架后,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因此,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定期随访和复查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医院进行随访和复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阅读延伸:搭桥好还是支架好?在医学领域,搭桥手术(CABG)和支架植入(PCI)都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它们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患者情况。从治疗效果来看,搭桥手术和支架植入各有千秋。搭桥手术可以直接绕过病变的冠状动脉,实现血液的重新分配,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的患者,搭桥手术可能更为适合。
而支架植入则可以迅速开通病变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支架植入可能更为及时有效。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年龄、身体状况、病变程度、病变部位等因素都会影响手术的选择。对于年轻、身体状况好的患者,如果病变程度较轻,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支架植入;而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或病变程度较重的患者,搭桥手术可能更为稳妥。综上所述,搭桥手术和支架植入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没有一种手术方式是绝对优于另一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