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分享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在本公号留言删除!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5(03):--
作者:陆涛,张华,郑若龙,陈新*,杨增芯,*凤娇
单位:医院心血管内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医联体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急救模式在快速诊治,改善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覆盖全市16家卫生医疗机构的“医院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在医联体内建立现代化信息共享系统及完善的AMI快速救治流程。选取医联体建立前AMI患者例,建立后AMI患者例,观察两组患者诊治情况、1年内心血管事件、就诊-球囊扩张时间、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再灌注率,并相比较。
结果
自年采用优化的AMI急救模式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由传统模式组例减少至优化模式组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就诊-球囊扩张时间由(.1±.8)min缩短至(.3±71.9)min,入门-球囊扩张时间由(.5±26.4)min缩短至(96.1±27.4)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再灌注率由81.1%增长至8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结论
基于医联体优化的AMI急救模式能够快速诊治AMI,缩短就诊-球囊扩张时间、入门-球囊扩张时间,提高再灌注率,改善患者预后。
心血管疾病占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1-2],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病死率高,是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之一。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国内、外公认的AMI救治原则是早期靶血管恢复灌注、抗栓、抗心肌缺血治疗[3-7],然而,目前无锡地区的早期再灌注率仅为34%[8],而美国年全年入院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ed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中有85%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9]。究其原因,救治条件的限制、患者意识不足及院外转诊延迟导致很难做到尽早再灌注治疗。因此,年我院通过建立“医院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实现区域一体化的AMI救治模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1月至年12月在医院医疗联合体内16家医院就诊的AMI患者。AMI的诊断符合年《急性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6]和《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10]。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严重肝、肾、脑疾病,活动性出血,严重贫血及肿瘤晚期等患者。
1.2患者的分组
传统模式组:入选年1月至年12月(医联体建立前)AMI患者例,其中STEMI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ed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例。优化模式组:入选年1月至年12月(医联体建立后)AMI患者例,其中STEMI例,NSTEMI例。所有患者PCI治疗或溶栓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余治疗均按指南[6,10]。
1.3患者资料的收集
建立统一表格,收集所有AMI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史资料、转诊时间、入院方式、发病时间、来院就诊时间、心电图ST段抬高部位、患者去向、脑钠肽、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再灌注方式、门-球时间或门诊-溶栓时间、就诊-球囊扩张时间或就诊-溶栓时间、支架植入部位及枚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等。
1.4救治流程
临床工作中遇有AMI患者时,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第一时间把相关资料通过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