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近日,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年患者在接受骨折手术后回家的途中,突发心脏骤停,危在旦夕,多亏负责转运他医院院前“”急救医生及时、有效施救,才保住了性命。
6月30日11时58分,兰州市一院急救分站接到急救中心调度信息,医院有一位82岁的“股骨颈置换术后”患者,要求出院回家。该院“”急救单元——连亮、王爱弟两位医生及司机焦烨,于12时12分到达现场。经过现场评估,老人病情平稳。医生随即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转运过程中注意事项及途中风险,家属了解病情后签署病情告知书。随后,医生用铲式担架将患者搬运至急救平车上,于12时15分离开病房。
12时17分,一行人在电梯口等待时,患者突然“啊”了一声后出现抽搐,随后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叹气样呼吸、面色口唇青紫、小便失禁。
一切来的太突然。连亮迅速判断病情后指示:患者“阿-斯发作”、出现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王爱弟与连亮立即边胸外按压边送患者返回病房,焦烨迅速奔跑下楼至救护车,取车载除颤仪及急救箱。与此同时,病房护士协助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监护仪显示“室颤”,除颤仪到达前,连亮对患者胸前区叩击十余次,心电监护仪仍显示室颤,约1分钟的时间内,焦烨气喘吁吁地带回了车载除颤仪。
12时19分,连亮迅速调节监护除颤仪给予“非同步直流电J”除颤一次,心电监护仍显示为一条直线。王爱弟继续胸外按压,嘱护士给予患者“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3至5分钟1次”,连亮迅速行气管插管,成功后给予气囊辅助通气。抢救3分钟后,患者心跳恢复,5分钟后呼吸恢复。复查心电图,显示患者为房颤、下壁心肌梗死……
患者复苏成功后,“”小组将患者交接院内诊疗,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却浑然不觉自己的衣服早已湿透。
据介绍,综合病情,此患者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一种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室肌肉快而微弱地收缩,严重影响排血功能,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到,心脑等器官血液灌注停止。如果不及时救治,3到5分钟可致命。早期电除颤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患者的最佳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