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心肌梗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头痛不头晕,为何还须服降压药 [复制链接]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些患者,明明知道自己的血压很高,但因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不愿意服用降压药,认为“是药三分*”,能不吃尽量不吃,转而求助于各种降压保健品、保健仪等。其实,这样的做法十分危险。已有许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高血压患者即使不头痛、不头晕,即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也需要服用降压药,并且需要将血压治疗的目标值控制在/90毫米汞柱以下,才能防止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无症状不服药的患者很多

近日,有一个49岁的女性患者来门诊看病,她对医生说,前几天体检发现肾功能好像有点问题,来看看有什么问题。经询问既往病史,才说这段时间她的血压一直在/毫米汞柱左右,并拿出化验单。化验单显示,她的肝功能正常,但肾功能严重下降,尿蛋白高达(+++),已经达到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患者既往没有肾病病史、没有肾动脉狭窄和肾上腺疾病,也没有服用任何损伤肾功能的药物等。医生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之后,进一步询问她的病史。她说,发现高血压已经7~8年了,都是在~/90~毫米汞柱,因为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她也就没有管它,从来没有服过降压药。这次体检,医生发现她肾功能不好,才来看病。

这个患者是典型的没有症状不看病、最终导致靶器官损害的例子。事实上,在临床上,与这位患者有同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在门诊看病的许多高血压患者,测量其血压都在/90毫米汞柱以上。他们明明自己知道血压很高,但因为没有任何症状,又认为药物对肝肾功能有损害,所以觉得不服药是最好的选择。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

不服药对心、脑、肾危害很大

目前的医学研究发现,血压在/70毫米汞柱以上时,与每个人发生中风(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是呈线性相关的。也就是说,血压在/70毫米汞柱以上时,随着血压的升高,上述风险随之升高。近年,多个大规模人群临床研究证实,血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下者,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均显著低于血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者。所以,目前将血压≥/90毫米汞柱诊断为高血压病,将一般人群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定在/90毫米汞柱。只有7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血压达标值为/90毫米汞柱。

有的患者问,我又没有什么症状,为什么要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以下?这是因为即使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高血压对人体器官的损害照样会发生,高血压会影响患者的心脏、冠状动脉血管、脑血管、肾脏等多个脏器,导致心律紊乱、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发生,还可能致使脑萎缩,导致老年痴呆症等。高血压还可以造成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导致眼底出血及渗出性病变,甚至引起失明。此外,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原因,中风(出血、血栓)和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血压越高,病程越长,发生中风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以下。至于很多患者担心的药物副作用,实际上,降压药的副作用发生在患者身上的可能性并不大,一般不会超过5%。如果因为害怕药物副作用而不服降压药,是绝对的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因为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损害的风险是绝对的。如果不治疗或治疗后,血压达不到目标值以下,10年以后,患者肯定都会发生心、脑、肾功能损害,危害身体健康。(丁荣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