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会不会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37182.html『推荐理由』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2天入院,延期PCI治疗,术前给予替罗非班25μg/kg冠脉注射,0.1μg/(kg·min)持续泵入36小时,患者胸痛症状缓解。2周后冠脉造影示右冠中段管状狭窄95%,术中冠脉注射替罗非班15μg/kg,置入支架,术后替罗非班0.1μg/(kg·min)持续泵入36小时。对于延迟PCI和溶栓患者,在无法及时开通血管的情况下尽早使用替罗非班可延缓血栓发展,提高患者预后。病史资料(男,49岁,70kg)
患者主诉:间断剑突下不适2天,加重1天余。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2天活动时突然出现剑突下不适,伴轻度胸闷憋气,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休息后约持续2分钟缓解,未予重视及诊治。本次入院前活动时上述症状再次发作,较前明显加重,伴出汗,不能忍受,未服用药物,约持续2小时症状好转,为进一步诊治,医院就诊,拟诊“冠心病,心绞痛”,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mg,硫酸氯吡格雷片mg”口服,医院诊治,患者本人拒绝,此后上述症状仍有存在,到我院急诊科就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下壁导联呈异常Q波,急查心梗三项:肌钙蛋白23.1ng/ml,心肌酶谱: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磷酸肌酸激酶U/L,乳酸脱氢酶U/L,拟“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心内科。
既往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史等。
危险因素:吸烟史、父亲冠心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65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82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6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23.1ng/m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乳酸脱氢酶U/L,磷酸肌酸激酶U/L,肌酸激酶同工酶67U/L,低密度胆固醇3.30mmol/L,总胆固醇5.08mmol/L,甘油三脂1.76mmol/L,脂蛋白(a)mg/L。纤溶三项、血凝四项正常、电解质、肝功、血清肾功能测定正常。
入院心电图:窦律,Ⅲ、aVF呈QS型。
入院处理:予告病重、绝对卧床,重症监护、心电监测、氧气吸入,低盐低脂饮食。
初步诊疗
诊断结果:冠心病、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
治疗策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维持血压、生命体征,维持电解质平衡。
用药情况:阿司匹林肠溶片mgqd,硫酸氯吡格雷片75mgqd,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qn。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25μg/kg冠脉内注射,半小时后以0.1μg/(kg·min)静脉泵入持续36h。
冠脉造影
造影时间:入院后2周。
造影前用药:低分子肝素钠U1/12h皮下注射。
造影结果及应对策略:冠脉呈右优势型,左主干无明显狭窄,前降支无明显粥样斑块,中段见较长的心肌桥,收缩期末最大压缩40%左右,血流TIMI3级,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血流TIMI3级,右冠近中段斑块,中段管状狭窄95%,血流TIMI3级。向患者家属解释冠脉造影图像,决定处理右冠病变。
手术过程
术中用药:替罗非班15μg/kg冠脉内注射,补充肝素钠注射液U静推。
手术过程:PTCA后,置入3.5×16mm支架1枚,支架扩张良好,无明显残余狭窄,血流TIMI3级。
最终结果:
PCI术后及随访
术后用药:替罗非班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持续36h。
其他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mgqd,硫酸氯吡格雷片75mgqd,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qn,盐酸曲美他嗪片20mgti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q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mgbid。
随访结果:继续口服目前药物,无不适主诉,3个月后复查血化验及心电图,心脏超声结果满意;6个月后复查造影结果满意。
用药心得
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替罗非班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后环节,抑制了血小板激活的最终通路,给药5分钟后血小板抑制率可以达到93%以上,替罗非班的持续静脉维持可以保持稳态的血小板抑制作用。ON-TIME2研究显示,STEMI患者转诊前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相比导管室补救性紧急使用,能够显著降低术后30天内MACE事件发生风险和1年内全因死亡风险分别达到47%和56%。对于延迟PCI和溶栓患者,在无法及时开通血管的情况下尽早使用替罗非班可延缓血栓发展,提高患者预后。医院发现,替罗非班可减轻心梗后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升高局部NO浓度、促进局部NOSmRNA的表达,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氯吡格雷片)未见此类效应,Rnholtz在JACC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替罗非班静脉注射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和恢复心功能的具体机制。
医师介绍
江明宏,中国人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20余年,目前为全*生理与病理生理学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委员,河北重症医学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科会员,《中华急诊医学》、《华南国防医学》、《医院医学》、《中国医药导报》审稿专家,先后参与编著5部,先后发表中华级及核心、统计源期刊文章60余篇,先后参加年赴京抗非典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