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HD)是全球广泛流行的疾病,许多冠心病患者因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e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而得以生存,但由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继续存在,使得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率依然很高。大量研究证实心脏康复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以及再次住院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目前全球的首要死亡病因,目前不断成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优化的药物治疗并没有持续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心脏康复治疗在冠心病治疗实践中逐渐被重视。
研究发现心脏康复治疗明显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以及再次住院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美国心脏协会强调了运动训练在心脏康复治疗中的基石地位。因为运动训练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改善心肌重构,同时显著减少PCI术后患者再发心绞痛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迄今唯一一项PCI术后运动训练的荟萃分析发现:PCI术后给予运动处方虽然明显减少再发心绞痛和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结果的发生率,但未发现降低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
与裸金属支架(BMS)相比,药物洗脱支架(DES)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同时也增加了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两者的区别不仅决定了抗栓治疗的不同,在运动训练干预方面可能也存在差异。目前关于DES置入术后患者心脏运动康复的研究相对较少。
一、运动康复与DES置入术后的冠状动脉
1.运动康复与DES置入术后支架再狭窄
心脏运动康复通过减少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预防DES置入术后患者心源性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Lee等研究首次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ES置入术后进行9个月的运动训练,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同时降低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绞痛患者DES置入术后进行规律运动训练干预明显减少晚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长期运动干预还可以使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支架晚期管腔丢失比未运动干预治疗组显著下降35%。Kim等首次对不同DES置入术后运动康复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DES置入术后2周左右开始运动训练大大减少了支架晚期管腔丢失的发生,而且这一作用在三代DES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然而,也有研究发现DES置入术后进行运动训练9个月并没有显著改善支架管腔丢失。
2.运动康复与DES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
早期的研究曾发现BMS置入术后运动容易诱发支架内血栓形成。但Roffi等发现PCI术后次日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并未增加14d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而发生支架内血栓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吸烟、支架长度和斑块稳定性等。Goto等发现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术后14d内进行运动康复,仅有1例发生运动继发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近年来人们逐渐